Thursday, July 23, 2015

分享的本质-摆脱那些似是而非的口号

  分享并不简单,绝不是某些人的口头禅所说的那样,分享出来,放在一起,就是一个新的事物。能分享是一种能力,大部分东西其实是能分享的,如果不忽略下面的意义,那就是需要能为通过分享而诞生的新事物去做些什么,比如原有模块的打磨,鸿沟的填充等等。

  在一个大组织中,每一个小团队,或者个人,想生存下来,并不是看能否在现实中创造客户,正如公司的使命那样;而是能否得到组织的承认。组织的概念是抽象的,但是确实实实在在存在的。经常能看到所谓“圈地”现象,就是一个小团队会向组织申请出一块“地盘”,然后在这个地盘上进行工作。由于公司的业绩较弱的跟每个团队关联,因此具体是否干得好,并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评判标准,而是非常依赖老板(做决策者)的判断。这种判断很多时候并不准确,导致地虽然全下来了,可能只是被很潦草的耕耘过,或者根本没有有效的耕耘。

  评判的时候来了,团队大部分都没有有效的成果,因此就需要在原来的地盘上比,既然不能比产出,就要比谁的地盘大了。因此,抢地盘、抢成果,却没有见过抢耕耘的。非常有趣的现象,不乏很优秀的人,很多都是如此。

  为了扩大地盘的大小,某团队可能会提出要分享,所谓分享,就是把在某块地盘上“成功”的成果复制到其他的地盘上去。分享的关键在于廉价,也就是不需要太多额外的努力就能在新的地盘上拿到成果。但是,很多原因决定了分享并不容易,比如原先的成果就不是为分享设计的,而是为专门的场景(地盘)高度优化和定制的,因此在新的地盘上很可能不能适应,不能适应也就无法直接生存下来。

 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就更有趣了,没有人愿意为分享的东西再做一些额外的工作。首先分享者不愿意,因为新的地盘并不是他的;接受分享的人也不愿意,因为一则他并不熟悉分享的事物,另一方面也不愿意付出巨大的努力,还让别人分去了成果。共同的原因是需要很多额外的努力才能使分享真正拿到结果。

  最坏的并不是不能分享,最坏的是“圈地”。被圈下来的地与自己关系不大,往往也就荒废了。这时候即使跟别的团队有关系,这块被圈下来的地也无法被耕耘,因为:当说的时候,通过含糊其辞圆滑措辞能够做到;当作的时候,要么偷工减料,要么严重延期,或者干脆不deliver东西。

  说是很贱的,贵在行动。如果一件事情跟你没什么关系,而你提供的分享只是似是而非的一个“部分”,那么至少要在分享的态度上柔和一些,即使对方相信你,你也要说清楚到底什么是不能做的,不要给别人设置了期望,却无法达成,最终放了别人鸽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