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,从这个顺序来看,读书改变命运的作用处于末位,甚至读书改变不了命运,最多只能改变运势。从功利的角度看,读书的必要性不强。读书无用论并非全然是错的,读书对于无用的人自然是无用的,因此我不愿劝人读书。
但我认为读书是一种缘。
当代的思想常常把兴趣看作是公理,拥有不证自明的正当性。我却认为兴趣具有客观性,犹如一棵生长的树,当前要发哪个芽,要抽哪条枝,很大程度上是由已有的部分决定的。因此从旁观者的角度看,兴趣不是自由意志;从微观来看,兴趣是一种确定的主观倾向。兴趣和环境的组合,形成偶然的美好,就是一种缘。
因为生计的需要,或是希望把工作做得更好,希望有更好的未来而读书,是完全正当的。安身立命,养生济世,读书大有裨益。不舍昼夜,刻苦耐劳,久磨成针;如果辅之以良师益友,实战练习,切磋讨论,则必然事半功倍,甚至化腐为奇。
为了装点门面和炫耀而读书,也是一种动机,有动机就可以行动。只是所选的题材最好能有美学价值,至少有成为谈资的可能。务必搞懂其中精髓,至少不犯低级错误,以免轻易穿帮露馅,反而不美。若能持续深入,或偶入桃花源,进入美好的世界。
为了知道得更多而读书,犹如饮盐水解渴,读得越多饥渴越甚,知道得越多越难以快乐,最终欲罢不能,直至和睦相处。数学家罗素少年时患上了抑郁症一度接近自杀,后来发现自己活着可以学习更多数学,还是活着好。
书架里有不少自己从未读完的书,最后只能安慰自己说,书架里的书就应该是没有读过的,高山仰止,好书环绕,也是不错的意境。
最近面对好书陷入一种矛盾之中,买下不等于拥有,甚至读了也不见得能拥有。真正拥有一本书,得看缘。曾经买书如山倒,看书如抽丝,最后焚琴煮鹤,贱卖给回收站了事,惭愧之至。
越来越不敢轻易开启一本书,怕辜负了好书。只有这样,才能一旦开启了,就好好读下来。
无论是数学、科学、技术、管理,还是历史、文学,读书的过程,就是根据一维的文字流,在立体的思维空间中重新建构。
但我们为什么要做这样的建构呢?怎样才是值得的?还是回归到缘,缘是一种空无中诞生的关联。这些建构和自己,和自己的其他建构之间要有联系。联系是构成意义之网的丝线。
宇宙诞生于空无一物,这里一定有美好的东西,有有价值的东西,好书浓缩了人类的观察、记录和总结。错过了了它们,多可惜啊。
最后分享10本读过的书,绝不是推荐,而是具化上面的文字。
- 《时间触发嵌入式系统设计模式》,是我让一位做这方面的好友推荐最靠谱的参考书,让我出色地完成了毕业后的第一个项目。
- 《支持向量机导论》,一本小册子,伴随了我上下班的地铁两个月,翻了三遍。基本的概念和思想永不过时。
- 《C++对象模型》,原来C++真的是这样实现的,后来用的机会却很少了。不懂对象模型就不是好的C++工程师。
- 《算法导论》,有段时间遇到的计算机科班的同学很喜欢讨论这本书的内容,为了建立共同语言,我读了这本书的大部分。我把里面的题也做了,包括数学证明。不过后来发现计算机科班的同学不讨论这个了,现在还有用的就是DP,不动点。
- 经同学推荐,觉得博弈论很酷,读了几篇古老的论文,为了搞明白Brouwer不动点定理还学了点拓扑学。博弈论分析非完全合作智能体构成的系统必备基础知识,包括前两年火起来的GANs也有博弈论的思想。
- 搞机器学习的同学都熟悉最小化目标函数。我们高中学习的牛顿定律也有一个类似的表达,即最小作用量原理。朗道的《经典力学》提供了新的数学视角。美的理论应该最小化分类学的使用,代之以一个最小化目标函数,约束尽可能少。
- 读书也是和作者,和书中的人物交流。《罗马人的故事》15卷本,人类童年时期的热情、理想和勇气,让我有遇到同道的共鸣。
- 《枢纽》探讨了何谓中国,从古至今,从国内到世界。从内部视角介绍了中原、草原、高原、海洋的统一联系,从外部视角讨论了中国作为连接海洋秩序到大陆秩序的桥梁的可能。
- 人类科技的未来还要回到物理的发现、开发和利用,我们的世界观也需要发生变化。《QED》给我一个新的视角来看量子世界,作者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内容的严谨科学。
- 宏观经济关乎每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状态。《债务危机》可能揭示了经济繁荣-衰退周期的最可靠的底层规律。
英语是事实上的世界普通话,中英文双语阅读是每个现代读书人应该掌握的技能。
音视频讲解对提升读书效率很有帮助,尤其是不熟悉的领域。
读书有点像机器学习从初始参数开始的局部最小化。本来无一物,只因为缘,造就了自己的读书。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